泉州农村结婚流程是怎样的?

泉州结婚西装礼服定制-泉州婚礼布置

闽南结婚风俗及新婚禁忌

1、纳征:又称过大礼,在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男家会依照仪定的条件送娉礼到女家,并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全福之人)同媒人,带备娉金,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收点大理的工作一定要由女方长辈代办。通常过礼应用(礼饼、礼金、礼品、耳饰等)食粮均用偶数。即成双成对之意。除送赠娉礼外,男方亦会先择取两三个吉日,请女方决定大婚之期。

2、清期:即(择日),男方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找个迎娶的好日子,以求婚事顺利,二人和顺。

3、迎亲: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郎在伴郎及几位兄弟陪同下,在12点过后携着花球迎接新娘。当抵达新娘家后。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阵斗智力和体能测试,重要的是(丰厚的开门利是),入门后须留意的地方包括:姐妹接过利是后,应从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给男家兄弟,上写(姐妹茶点金)。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开门后新娘家长要点燃喜烛一对。新娘由大龄姐或伴娘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夫妻见面礼。新郎要向女方父母敬茶,女方父母以红包或物品回礼。最后在出新娘家门前,全体人都要吃鸡蛋甜汤定要成双。出门时伴娘要撑开一把红色雨伞为新娘遮风。(切记,喜烛不能熄灭,要一直燃完,直到第二天办婚宴时最佳。在回到新居时,伴娘应从一下车开始就把(喜庆专用银币)撒向四处,并一边念着(人到缘到)。在进入新房应撒到房间的各个角落。包括(客厅、洗手间、新房、厨房的边边角角等)。在新娘要进新居时新郎应带着新娘进厅说:我们回家了。然后才让伴娘开灯,表示到达。提示:(之前新郎的父母应在新卧室里等待新人的到来)。这时新娘应当敲门敬请父母出门。然后向男方家长敬茶,同时家长要回礼。

4、安床: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信任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上阁)举行婚礼前最重要的仪式,礼节似乎(上阁)及(上头)。(上阁)是准新娘出嫁前一段短时间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由一班闺中姐妹、密友陪伴,暂时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准备,以求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新娘会直到出嫁当日才离开阁楼,因此俗称姑娘出嫁为(出阁)。

5、拜天地: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信任再向双亲奉茶跪拜。新娘准备两封利市,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6、闹洞房:洞房花烛之夜,素与新郎相好的亲友,组织十余个孩子为新郎,新娘“送孩儿”。为首的提一对孩子灯,接着是捧“孩儿盘”的欢欢喜喜拥进洞房,闹房经过“四句赞”等程序后结束。

7、潮回门:潮回门指婚后第三天,新娘由夫婿陪同一起请伴郎伴娘与娘家长辈吃饭,然后带备烧**及礼品回娘家祭祖。并带一有头尾的甘蔗,一路从新房带回娘家,表示从头到尾,整个婚程完结。

闽南人的新婚禁忌

1、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也忌讳在7月生育)

2、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3、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4、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5、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6、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7、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8、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9、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10、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11、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12、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5 ZN

13、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14、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15、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中

16、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17、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18、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19、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求各地的结婚习俗,有福建泉州泉港的最好

泉州婚俗

从择偶到正式结婚,根据周·“六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但“六礼”并没有包括婚姻仪礼程序的整个过程,其中只有“亲迎”为嫁娶当日的仪礼,其余五礼则为婚前仪礼,至于嫁娶之日过后尚须行之的仪礼,“六礼”当中就无礼可遵了。而且自古以来,六礼之行,殊不一致,历代多有变更。南宋·泉州遵《朱子家礼》,只用“纳采、纳征,亲迎”三礼;明·惠安惟用“纳采、纳征、请期、亲迎”四礼,泉属各县相差五多。“亲迎”乃婚礼之重,无论“三礼”、“四礼”,此礼必不可少。由于中国传统的婚礼建筑在古“六礼”的基础上,因此现代有的婚礼程序虽已简化,而六礼之目,在传统观念中仍自在焉。

一、婚前

择偶:

除“相亲”外,相当于古六礼之“纳采”、“问名”和“纳吉”。“纳吉”后来演化为今之订盟(也有把订盟归人“纳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大事,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期也有托亲友说亲的,在确定缔亲意向时,有的家长也能征求一下婚嫁本人的意见作为参考。

“提生日”:即议亲。媒人把男女双方的庚贴送到对方家里,各自压置于厅堂神龛香炉底下卜吉,若三日内双方家中均平安无事,称“三日圆”。如果有一方没有“三日圆”,议亲必须取消。

相亲:经双方家长认可后,男方家庭择日由其祖母、母或伯叔母、姑母等女性尊亲前往女方家中,实察女方容貌仪表等。

定婚

相当于古六礼中的“纳征”和“请期”。

“压定”:亦称订盟。一般由男方女性尊长把戒指、订仪、喜糖等礼品,送到女家,并亲自把戒指戴于嫁女手指上,宣告婚事已定。

“轿前盘”:“压定”之后,男方先后三次备办丰盛的彩礼送往女家,称“戴手镯”、“送花”和“轿前盘”,合称“行大礼”。清末以来,逐渐把“行大礼”合并为“轿前盘”,称为“花叠盘”或“盘担”。有的地方是把“压定”和“行大礼”合并在一起举行。“行大礼”把婚前的准备工作推向了高潮,而“行大礼”和“压定”的中心内容都集中在钱物方面,男家向女家送聘金和礼品,有酬谢其养女之恩的用意。

“送日头”:送“盘担”时,要通知女家迎娶吉日及冠笄时刻,叫“送日头”。

“送嫁妆”:在婚前一、两天,女家要派人把金银首饰、珠玉古玩、绸缎布匹等众多的嫁妆送往男家。德化畲民嫁女,旧时有资送刀斧之俗。

二、婚娶

新郎须亲至女家礼迎新娘,这在古“六礼”中称“亲迎”。

清代前期,泉州婚俗中,除个别宦族外,婚礼皆不亲迎;至期,办好彩轿,遣媒送至女家。

古籍对婚姻本义是这样解释的: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因此古时亲迎必在黄昏之后,乃至深夜,连一切迎送人员都得穿黑色礼服,这显然是远古时代夜间抢亲习俗的遗存。

旧时泉州迎娶都在白天,但新娘须头蒙乌巾,并要有一对轿前灯,这当是沿古礼黑夜亲迎之遗迹。

新娘出嫁是大喜事,反而要“哭嫁”,以示悲伤,全国南北皆然。可能是思相离而悲,或是随俗,但民俗学者认为,此乃原始社会掠夺婚姻的遗俗。

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

新郎至轿前,下马威似的朝轿门轻踢一脚,轿内新娘马上应战,还踢轿门一脚,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人们宣示:日后男不惧内,女不示弱。

男家一位平辈男青年或下辈男孩走到花轿前,揖请新娘出轿;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长辈手牵新娘出轿,送嫁娘举起贴有红双喜字样的米筛为新娘遮面。在三通喜乐声中,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据说“遮米筛”和“踏瓦片”是为辟邪,但安溪人却有独到的解释,称此举寓有明亡之后,其孤臣遗老尚望“反清复明”,教示新婚夫妇“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的隐意。至于“跨火炉”,人们认为可以利用火神的威灵,将新娘在其家里和沿途所招惹的邪气烧尽。

新娘到夫家后,又有拜天地、挑乌巾、喝交杯酒、宴请宾客等节目,其中闹洞房为是日婚礼的压台戏。俗谓洞房不闹不喜,不闹不吉利,而且在新婚七天内可以连续闹,有“七日内不分大小”之说。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呢举动,诙谐有趣。

“公鸡娶妇”:在晋江、石狮侨乡,已定好婚期的海外青年华侨,因种种原因,近期无法回家乡按时完婚,经男女双方家长协商同意,如期举行婚礼,新郎则以一只大公鸡代替。这只大公鸡在七日内放在新婚洞房的床底下,七日后才移到室外鸡窝,精心饲养,至其“寿终正寝”。

三、婚后

婚娶之日过后,婚姻仪礼还没有结束。

上厅堂:新婚第二天黎明,新郎陪同新娘,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到厅堂,先拜祖先,然后依次与公婆及夫家诸亲属相见(今或提前至婚娶当日下午)。这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拜过祖先,新娘才算男方家族的人,而今后要开始新的生活,就必须认识夫家的长幼尊卑,这是对新娘进行伦理教育的一节必修课。

“落灶脚”:新婚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同样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来到“灶脚”(即厨房),让新娘摸摸各种饮具、餐具,并让新娘到附近水井去挑水,这些象征性的家务劳动,目的是让新娘熟悉新的生活环境,俗称“落灶脚”,这是新娘进人家庭妇女角色前的一次预演。

“上厅桌”:新婚第三天中午,为新娘上厅堂特设宴席,称“上厅桌”,由夫家女眷及外戚作陪。从此,新娘真正成为夫家的成员之一。

“探房”:新婚第三天还有“探房”习俗,即新娘的幼弟(堂弟亦可)到姐夫家去探望姐姐,男家一见面即要给这位“阿舅仔”馈赠红包,称“结衫带”。探房含义说法不一,一说是娘家对出嫁到夫家已三天的女儿放心不下,特遣其弟前来探望:有否一堂和睦,起居是否安好?同时,“阿舅仔”还得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敦请姐姐回娘家会亲,邀请新姐夫到岳家做新女婿。由于探房是婚姻双方亲家礼尚往来的第一次感情交流,故宴请“阿舅仔”的筵席力求丰盛,惟恐款侍不周。

会亲:在新婚第五天(今俗于婚娶次日)天刚蒙蒙亮,新娘先丈夫回娘家,向娘家长辈行礼请安,诉说在夫家三天的新生活。娘家于中午设宴款待。

请女婿:会亲当日傍晚,宴请新女婿,由妻舅或姻叔等主陪;今俗一般为午宴,与会亲一起举行。这是新女婿初次到岳家,且与岳家的主要亲人相识,故宴席极为隆重。散席后,小夫妻要带着引路鸡和长尾蔗,同回夫家。至此,婚姻仪礼基本完成。

婚事过后,女儿与娘家之间有送花及每年均有的数次送节等习俗。

在惠安东部沿海一带,旧时有妇女婚后长住娘家之俗。新娘出嫁三大后即回娘家长住,每年只有在逢年过节和农忙时,才到夫家暂住几次,一年大约共有十来天。长住娘家的时间,要看怀孕的迟早,少者二、三年,多者甚至长达一、二十年。住娘家的时间太短,会受到人们讥笑;但时间太长,也会被认为不光彩。如果年纪大了尚未怀孕,其权宜之计即由夫家抱养个孩子,这样便可名正言顺地长住夫家了。该习俗产生的原因,学者说法不一:或曰为原始社会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婚俗的遗余;或曰为古代少数民族婚俗之遗留;或曰应从两性分工的经济方面去探讨原因,等等。

泉州,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发达了,思想就不一样了。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不仅是为了找个伴侣,在泉州人眼中还是为了炫富。其中也不是整个泉州都这样啊!主要还是“石狮和晋江”两个小小的城市啊!说城市并不是指城里人才这样,而是农村也这样,因为在这里没有明显的城市和农村之分。

前几年有个研究机构对全国各个城市的年轻人爱情进行调研,得出结论是“泉州的年轻人是最没有爱情”可言的。我看到这个结果认为非常的正确。年轻人都看在钱的份上了。泉州年轻人的信仰是“爱情诚可贵,面包价更高”。到现在泉州很多年轻人的婚姻仍属于媒妁婚姻。媒婆在我们这边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而且这个职业不分男女老少,当然老的会更多一些。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媒婆在一桩婚姻中可以获利几千甚至上万元,也就是说,石狮和晋江的婚俗中除了有媒婆的介入,还必须有高聘金高嫁妆。男方订婚时送来聘金,但在结婚时如数返还,而女方在结婚时却要支付大量的嫁妆。有个来我们这里做生意的外省人说:“石狮晋江是全国唯一嫁女儿要陪钱的地方。”呵......可不知为什么我们这边“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会严重。 以石狮某镇为例,嫁妆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分别是低、中、高档婚礼的“行情”。首饰不以“克”为计量单位,而以“斤”计量,一般一场婚礼需花费黄金2斤-3斤。客人送上的礼金,“行情”底价是200元,上不封顶,500元或1000元甚至几千元都不鲜见。 聘礼主要由首饰、现金和食品三部分组成。首饰包括戒指、项链、耳环、手镯、手链、脚链等若干套,以黄金为主,随着时尚变化,珠宝、钻石和白金已经成为“新宠”。 现金包括聘金、礼金和布钱,聘金是给女方当事人的,几万元到几百万元量力而行,作为女方嫁妆的组成部分将被全额返还;布钱相当于古时的绸缎,一般花费万把块钱。食品可以简单到只有一桶食用油外加一盒精美饼干,也可以复杂到糖果、罐头、水果、海鲜干货等各几色。单糖果这一项,约需花费8万-9万元。

上面说的是有钱人家。普通的人家是怎么样的呢?

最普通的人家,也是石狮晋江最最简单的婚俗。男方给女方差不多15W的聘礼,这些可以让女方来买嫁妆,但女方在出嫁时,必须返还男方同样数目的2倍以上。石狮会更多。 也就是说,差不多是双倍返还,如果男方给你100W的聘礼,那你需要带200W的嫁妆,这个算比较正常。具体数目是双方商定的。但女方家庭不带任何的嫁妆,是不可能的,这样以后女方在男方家庭很难有地位。 如果男方女方都没钱怎么办呢? 通常是这样做:男方借钱。由于风俗问题,结婚借钱还是比较好借到的。然后,女方也借钱。结婚后,马上还掉,当然,这不也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就是。我上面所说的15W,是最低限度。石狮晋江虽然经济发达。但20年前也是由农村发展起来的,婚礼比较传统,光喜宴,正常都要整个村子请,上百桌。结婚前一天,新娘嫁妆先行,这时,会很多人来帮忙搬。嫁妆的的多少,人家一看就知道。

上面是前两天一个亲戚女孩子结婚时穿红婚纱照的照(靠!干么不能引用?我是结过她允许的。无聊!)猜猜她从头到身上再到脚上的黄金首饰有多少斤吗?吓到了吧!有8.8斤。千万别以为这就是全部嫁妆了,那你就太小瞧石狮晋江人了。一般能陪嫁这么多黄金的人家都会再陪嫁别墅或商品房或店铺,小轿车那更是少不了的。小轿车在我们这边当嫁妆的很普遍了,虽然不是人人都有。对了,还有现金,当然还是现钞,那太显眼了。都是到银行换成“银币”(就是存折之类作用的。),然后做一个很大很漂亮的镜框放里面了,镜框也是用100元现钞铺底的。抬到嫁妆车一路到男方家,人人都有看得到。

泉州婚姻习俗

闽南泉州的婚嫁习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起闽南泉州的婚嫁,不仅礼节繁多,而且每种习俗都富有地方色彩。当男女情投意合,不管对象是自由恋爱的也好,媒人介绍的也好,如果想结婚,无不例外的都要先来个“定婚”手续。所谓的“定婚”就是小伙子由其长辈或族亲长辈择个吉日,带上金银手饰、礼(聘)金、喜糖、香烟等礼品到女方家“压定”,或称订盟,宣告婚事已定。闽南人是很注重这个的,因为它是结婚前的必经手续,被看作是未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实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结婚。年轻女子在定婚后就视对方为未来的终生伴侣,对外亦不必再羞答答地玫瑰静悄悄地开,扭扭捏捏,不敢向外人道了。更有甚者,让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经地义,不必担心他人有什么闲言碎语,流言蜚语了。

定婚的金银首饰起早就该准备好了,一般是“从头到脚”都要有,什么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金脚链,上下珠光宝器,金光闪闪的。数量多少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为。礼(聘)金是不可没有的。按照以前的说法,这聘金是男家给女家的“养钱”(养育姑娘的钱)。女家先出个价,男家则视自家的经济情况来还价,再由媒人从中说和。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会把聘金留一部分贴补家用。如今这样做就显得太过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为嫁妆费用,还得再加一些,以免显得小气,姑娘嫁过去面子上也好看些。依现在一般情形,这礼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之间,最少的依据是够上买一部摩托车或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来做嫁妆,最多就没封顶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礼(聘)金较少,有的地方还把这聘金以最大的面额一张张镶在玻璃框里,让人看得见,更多的是一种炫耀。现在不同了,谁也不愿那么麻烦,或者说不愿“冒富”,简单的只要带上一张活期存折就行了。此外,喜糖也是定婚必不可少的,它是给女方用来分发亲戚朋友,遍告亲友家中的闺女已许了人家,即将出阁了。喜糖的数量多少,就要看女家的需要了,一般三两百斤就够了。

准备好这些东西后,男方可择吉日邀媒人前往女方家定婚了。男方到了女家,分宾主落座之后,姑娘端来茶水招待男方家人,然后由媒人对男家来的客人和女方的父母做了介绍。应该说媒人在整个订婚的过程中起的是主持的作用,其地位不得而知。一些男女自由恋爱而喜结良缘的,也会赶紧拉一个做媒人,这样觉得自然些。当然媒人倒不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媒人男女双方不拘礼节的不会计较,反而觉得亲切些。

介绍完了, 姑娘过来收回茶杯。仪式的高潮是戴定婚戒指,姑娘由家中的长辈妇女陪同,在祭祀祖宗的正厅,脸向外坐在凳子上,两只脚搁在小凳子上,媒人上前说几句吉祥话语,诸如:“坐得正,才会得人疼”“坐得歪,以后才会乖” 等。接着由小伙子拉上姑娘的手,小心翼翼地为心中的伊人戴上订婚戒指,从此缘定三生,白头偕老。其他聘礼交给姑娘家人即可。同时媒人还应告诉姑娘的父母,男方已择某月某日吉时将来迎娶姑娘,婚前的7天、5天或3天,将送给女家“轿前盘”,需要什么物品,需要多少也在这个时候定好。

女家收下的礼物要供奉祖先,意思可这般理解:敬告祖先,你的子孙某某已经完成与某某订婚的礼仪了。完成了仪式。有的女家还置办酒席来招待男家的客人,并由女家的伯叔长辈陪席,席间彼此谈笑风生,融洽了气氛,增进了了解。这样以后,订婚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婚期前的“轿前盘”俗称“花包”,除了猪肉、鸡、羊之外,就是“花包”了。一般“花包”每个重一斤左右。像一个直径六寸的圆盘,一寸多高,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馅。面皮的正中,要盖上圆的双喜字。花包的多与少,依女方的需要,一般要100个,多则200个,分成若干盛(农村中的一种盛具),装成若干担,每盘上面要还要放上一个大红的双喜字。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一担 “礼担”,连同“轿前盘”一起送往女方家。“礼担”装有猪蹄、猪肉、面线、鸡蛋、鸡、酒等,专门来孝敬女方父母养育之恩。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闽南泉州婚嫁中的“定婚”风俗也逐渐趋于简单、淡化,如“轿前盘”、“礼担”除了在偏僻的农村还有外,城镇几乎没有了,但“定婚”的仪式仍然存在,只是礼节不再那么繁琐而已。

虎丘婚纱历史

一、婚纱礼服的发展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婚消费方面,约90%的新人愿意花费整个婚庆支出预算的15%左右,用来购买婚纱礼服或租借婚纱礼服拍摄婚纱照。

如今婚纱礼服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婚纱影楼中已经接近饱和状态,以后只会在完善和整合上有所突破,婚纱礼服在这一块市场的增长有限。由于婚纱礼服个人消费市场刚刚起步,所以市场增长潜力很大。

此外,随着国内婚纱礼服行业的发展以及新人对婚纱礼服卫生和个性化的要求,国内掀起了购买婚纱礼服的热潮,婚纱礼服的消费量猛增。中国婚纱礼服行业区域分布上,具有一定规模、档次和效益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潮州、中山、深圳、广州、江苏苏州、福建厦门和泉州等地。

二、婚纱的历史是什么

1499年法国路易十二与布列塔尼的安妮的婚礼上新娘的结婚礼服, 是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婚纱。

传统婚纱一般为白色,采用白色的传统可追溯至184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婚礼。当时女皇穿着白色婚纱,拖尾长达18呎,官方照片被广泛刊登,不少新娘希望穿着类似的婚纱,这传统一直流传至今,而拖尾的长度也有新人富有的象征,1980年代英国黛安娜王妃结婚时的礼服约有480呎。

在维多利亚时代以前,婚纱可以是各种除黑色(表示哀悼)或红色(与有关连)以外的颜色,白色婚纱代表内心的纯洁及像孩童的天真无邪,后期则演变为童贞的象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年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使婚纱的风格大异从前,而有短裙设计的婚纱出现。

1940年代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婚纱的制作取得不易,因此新娘的结婚礼服转为简单朴素,或是向亲友借现成的婚纱,许多母亲也会将自己的婚纱当作传家宝,让自己的女儿在结婚时穿上自己结婚当时的婚纱。 。

三、苏州的虎丘山都有什么历史

虎丘山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北,距离阊门约3。

5公里,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幽绝自然景色著称,因北宋文豪苏东坡的“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而流传千年,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 虎丘山经历代精心营造,先有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凿山引水,后有今国家 *** 的大力整修,形成了“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虽为小丘,但也尽显绝岩耸壑。

虎丘山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剑池、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 虎丘塔是云岩寺塔的俗称,现已倾斜3度59分,是著名的“中国斜塔”,有“江南第一古塔”之誉,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万千鹭鸟伴古塔”的壮丽景观;万景山庄位于虎丘西麓,是苏派盆景精华的汇聚地,有著名的“秦汉遗韵”、“巍然侣四皓”精品,堪称国家瑰宝。

虎丘山被古人喻为“苏州的双面绣”,有“前山美、后山幽”的说法,前山有着吴越春秋的霸气,后山有绿野仙林的惬意,人随景转,景随人移,文化在这里巧妙的注入到自然之中,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番情趣。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淡季(12月1日至2月29日,6月1日至8月31日)价格40元/人,旺季(3月1日至5月31日,9月1日至11月30日)价格60元/人(适时分别举办花会、庙会等活动)。

到达方式:在苏州市区乘坐游1、2路专线车,或8、49路公交车可到达。 开放时间:07:30-17:30。

最佳旅游时间:虎丘山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春季时有“虎丘花会”可赏、秋季有“虎丘庙会”可游。 (文章来源:游来游去旅游网)。

四、婚纱礼服出自哪国

没有一个具体的国家,但新娘在婚礼上穿婚纱的历史却不到200年时间。

婚纱礼服的雏形应该上朔到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腊米诺三代王朝贵族妇女所穿的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线绳系在 *** 以下,下身着钟形衣裙,整体紧身合体的服装。现在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远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

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西方19世纪以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直到1820年前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

这是因为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穿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从此,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所以按照真正第一件婚纱的发源,应该是在爱尔兰。